投名状庞青云为什么被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对于土包子庞青云从开始到最后,朝廷始终都是单纯的利用。
大家想想看,庞青云收拢了赵二虎、姜武阳这群800人的土匪起家,同太平军洪秀全这伙人有什么不同?
朝廷能够信得过他们吗?慈禧太后又不傻!
就算庞青云为了洗干净自己,避免朝廷的猜忌,不惜借口奸淫民女杀了部下(土匪惯例就是奸淫,庞之前都不管),又杀死3000苏州太平军表示忠于朝廷,最后连结拜兄弟赵二虎都杀了。似乎为了朝廷什么都干,但以慈禧太后这些人的老谋深算,根本就不可能相信这些花招。
况且,庞青云为了荣华富贵连救过自己性命的赵二虎都能杀,还有什么忠诚信义可言,随时就可能反叛。
另外,庞青云不属于任何派系,也是他随意被杀的原因。
庞青云自认为不属于派系,慈禧太后就会信任他,重用他。
他不懂政治,不知道派系也有派系的作用。
派系是一个集团,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派系存在,派系内部个别成员造反可能性就比较低。
你造反,就会株连派系内其他人。一个派系的形成,比如淮军、湘军,是非常不容易,涉及的利益众多,人员也众多,大部分都是关系亲密的师生、同乡、好友甚至亲戚。
为了派系大集体的利益,某个人的利益是可以牺牲的。
如果你现在要造反,等于和整个派系作对。不要说朝廷,派系内其他人会阻止你,你也不会忍心为自己一个人连累大家。
相反,庞青云这种人恰恰不值得信任。
他没有派系,就像走江湖诈骗的无赖流氓一人,横竖就是一条命,就算死了也无牵无挂。
这种人太危险了,是隐藏的定时炸弹。
不杀你,杀谁呢?
还有,庞青云的一些幼稚言行,也让他招致杀身大祸。
庞青云之所以能够起家,其实是陈大人的提携。
他区区800个人,姜大人根本看不上,不会用他。
如果不是陈大人破格用他,还给他1500精兵助战(开始是壮声势,后面直接参战),庞青云早就死了。
然而,庞青云却将陈大人视为路人甚至敌人,不愿意归属他的派系。
陈大人似乎碌碌无为。用陈大人自己的话来说,他用了三十年才得以面见皇上,已经两鬓斑白五六十岁了。
而庞青云才30多岁,就超过了陈大人。
所以,在陈大人多次暗示庞青云应该加入自己的派系,庞青云都装傻充愣,不予回答。
最后的一次对话中,陈大人已经明确暗示:庞青云如果不加入派系,就会有性命危险。这其实是陈大人试图在救庞青云。
然而,庞青云竟然不予理睬。他认为自己已经是两江总督,权力在手,只要除掉赵二虎就没事了。
另外,庞青云不但得罪了陈大人、姜大人、何魁之流众多军头、政客,连慈禧太后也得罪了。
在慈禧太后封他为两江总督时,陈大人非常高兴甚至失态。
这说明他们都没想到,太后会给庞青云这么高的官衔,也许之前估计就是一个省巡抚之内。
然而,面对慈禧太后的破格提拔(其实未必是好意),庞青云却不识时务的立即要求减免两江地区三年赋税。
大家注意,他说了这句以后,朝上的官员队列出现混乱。
可见,他的话惊吓了很多老臣。
为什么?是不是减免赋税,应该慈禧太后来说。
她如果不愿意,你强行要求,自然是寻死;如果她愿意,也应该慈禧太后自己下达命令,让两江的人民感谢她。
现在庞青云越俎代庖,除了收买人心又能是什么呢?
庞青云本来就功劳很大,是朝廷忌惮的对象,他不去主动低调,还在风口浪尖收买人心,摆明了有造反的潜质!
不杀你,还杀谁?
所以,军人和政客是有很大区别的。
军人就好好做军人,别学别人搞政治。
庞青云这种土包子就不是一个政客。
庞青云手段凶残狠毒,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让800土匪包括结拜兄弟做他的炮灰,为他送命。
谁知道,慈禧太后比他还狠。
利用庞青云消灭太平军以后,又让他亲手裁军和害死赵二虎,最终再将他干掉,一了百了,以绝后患。
导致慈禧杀庞青云的原因,我个人分析了以下几点:
1.清政府的统治不稳,对非满人都怀有戒心,庞青云野心勃勃,有功高盖主的嫌疑,这在影片中有所体现,他的上司对他都不满,这可能也跟庞青云的为人有关,不会变通,太死板,这些都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
2.仔细看看电影或者熟读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慈禧的年代朝廷腐败,三年几百万人免税,你们猜当官的和慈禧要少多少钱?庞青云为什么要死,因为他动了朝廷的奶酪,好官碰到腐败的政府就只有死路一条。
3.同僚嫉妒,排斥。庞青云违命在先,抢功在后,锋芒劲,谁也不愿意这么一个人骑在他们头上
4.不知收敛,作为战争的胜利者,应该夹起尾巴做人,不应该对慈禧的封赏再提出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