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 不识字(红楼梦里的四大家族是)

2021-12-05 10:42:44

首先现代人以今时的眼光看过去甚至封建时代的女子,肯定难免有误解、偏差的。就如题主的这个问题一样。

也许大家看戏曲多了,都是演什么才子佳人的,男主文采、仪表出众,风流潇洒,女主美貌多才又情贞志坚等等。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牡丹亭》…

给人造成错觉: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应该都是识文断字、多才多艺滴。


但事实可能有很大差距:首先那时流行的观念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社会上没有女子的地位。理念和歧视,妇女的卑贱地位都觉定了女子识字的是不多的、没必要的。

识字的女子也绝大多数出身富贵或小康之家,才有机会和条件读书。那时重视和强调的是男子读书取得功名。看重女子的是三从四德、女工针织。即使大户人家姑娘也不是都要求或看重女孩子读书识字的。


所以王熙凤不识字也没啥奇怪的。

再来说题主的问题,之所以惊怪王熙凤不识字,也许是大观园里这些女孩子们的才情衬托出来的吧?!

且不论宝、黛、湘云等几位才高八斗色艺双绝的才女们,单是丝毫不出众的贾府小姐迎、惜二春文采也不是王熙凤可以相比的。有她们的对照才更显得王的另类,她虽比这些人大但应该算得上同辈人。

以我粗浅见识,略做分析,有高见者敬请不吝赐教。


首先受那时候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王熙凤的文化教育没得到重视。虽然她从小被当男孩子教养但那也只是因为她性格有男孩子的淘气、豪爽、杀伐决断等成分,并没有在课业上对她如男子一样严厉要求。

她也不是一个字不识的,抄捡大观园她能读得出司琪表哥的信、下雪联诗她起的头一句“一夜北风紧”——被众人称赞“是会作诗的好起句,且给后面的人留了多少地步”…

可见她还是略通文墨滴!说她不识字有点过了。

再看她的性格和行事为人,她显然不是那种多愁善感、风花雪月的柔宛女子,大说大笑男孩子性格。在娘家估计也是对粗放养,随她心意成长起来的。

她的性格跟湘云有点类似。只是她肯定不喜读书,天性里也没这个才分,这才是根本原因!


王家显然对女孩子的文化都不在意,这可以从薛姨妈、王夫人姐妹俩身上看的出来。

这也是那个时代的通病:

从贾府老一辈女掌门人贾母来看,她本身也不看重女孩子的教育,她关注更多的是品德:端庄、贤孝、守闺矩。她培养的黛玉的母亲没有着墨多少无从判断,但元春是她一手带大的,元春的诗文水平也就比迎、惜两位妹子高些。元春作为贾府嫡出的长孙女,可是贾母高度重视、被寄予光耀门楣希望的筹码!


“不是个睁眼瞎罢了”,这就是贾母对女孩子的文化要求。所以她也跟王熙凤最对脾气,宠她、欣赏她。

守寡的孙媳妇李氏虽出身官宦人家,但也只读过几本闺训之类的书,比王熙凤强点而已,她也颇得贾母关照。


即使文采同样出众的宝钗,在听出黛玉席上说出《西厢记》剧词,而背后劝黛玉看正经书时也说过类似的话…


黛玉听见宝玉把她们的诗词拿去给外面的朋友们赏读时也是埋怨不已,怕被耻笑——女孩子们只有被夸女红好、贤良淑德、贞洁才是荣耀的。


可见那时的人们根本不看重女孩子的才情。

以上总总,王熙凤不识多少字也就不足为怪了。



王熙凤并非大字不识,只不过没有学过诗词歌赋罢了。

王熙凤娘家是武将世家,对于读书之事本来就不似贾府那么重视,王熙凤本人也不喜欢读书,而是热衷管理岗位,擅长理财。

虽然凤姐没有像黛玉宝钗等姐妹那样子的学过文化,但是,对于自己负责的财务礼单书信等都是可以看懂的。这应该是因为其天资聪明,虽然对学习文化没有兴趣,但是娘家婆家里有那么多文化人,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不仅识字甚至还可以说上一句两句诗文,例如:在李纨等人起诗社时,凤姐不也来了句“一夜北风紧”吗?如果没有受过一点文化熏陶的人,是不可能说上这么个句子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然说凤姐本人没有系统的学过文化,但还是很欣赏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美女们,大观园中宝玉与姐妹们起诗社,凤姐特批了五十两银子做为活动经费。后来,又培养女儿巧姐学习诗词歌赋。

上一篇:北宋时期货币(北宋时期的钱币)
下一篇:今年湖南冬天会下雪吗(2020年冬天长沙会下雪吗?)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