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唯一被保留下来的新政措施是(戊戌政变保留的新政)

2021-12-05 10:29:06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百日维新中,慈禧态度有一定的改变。

从最初她并没有公开反对变法维新,中期跳出来反对,末期直接反对。



为什么最初慈禧并没有公开反对光绪变法呢?

原因很简单,当时满清确实已经到了不变法不行的地步。

慈禧上台以后,支持恭亲王奕欣一伙搞了不改变政治制度,只是单纯发展经济和军事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搞了30年,随着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覆灭,这支被当作洋务运动最大成果的海军被小小的日本打败,宣告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而在戊戌变法之前,其实满清已经到了人人可欺的地步。

甚至连在华仅有二三艘炮舰和几百个水兵的意大利,竟然也要强迫满清割让三门湾。



对外百战百败,对内各种叛乱四起,国家经济几乎崩溃,仅仅赔款给日本的白银就有2亿两。

要知道,即便满清末期经济非常好的甲午战争之前1893年,国家财政结余约760万两。

也就是说,赔款这2亿两白银,满清需要30年的盈余采购支出。

可以说,慈禧就算为了维持自己统治,也不能按照老一套继续胡来了。

况且,慈禧最初认为光绪只是小孩子,完全在他的掌握中,所以并不反对变法。

反正,如果变法有了成功,慈禧就会占为己有;变法出了问题,就推给光绪。

包括《定国是诏》这些文件,都是光绪交给慈禧批准以后,才公开发布的。



但是,就算是慈禧也没想到,光绪表面上看起来已经很缓和的改革(有很多激进主张根本没有公布出来),仍然遭到满清贵族官僚集团的坚决反对。

满清权贵集团当时已经是一群不学无术之流,只剩下荣禄等区区数人尚且有些才干。

他们认为光绪这样的改革,本质就是打压他们集团的利益。

即便最不相干的教育改革,满清权贵集团从上到下,不看书不看报,根本就不可能通过教育出头。这些教育改革的受益者,只能是普通汉人或者普通满人,同他们没有关系,反而会印象他们将弟子安插进入官僚体系。

再说经济上鼓励民营经济,而满清权贵并不会经商,也不懂经商。这些政策扶持最终就是出现大量汉人资本家,而资本家实力足够强大就会试图获得政治权利,对他们非常不利。

军事改革,其实就是彻底废除的腐朽的八旗兵,一切新军都是汉人的军队,在满清权贵看来是自掘坟墓。

其余改革也是类似。



所以,满清权贵包括比较倾向改革的荣禄等人,一律强烈反对变法。

他们利用一些底层民众对改革的不满,向慈禧太后表示出坚决的反对。


很多人认为慈禧太后是一手遮天,这没错。但一个人是无法唱得了一台大戏的,再好的主角也要有一群配角。慈禧不可能和所有自己人对着干,也要考虑手下的意见。

所以,中期慈禧出现动摇,开始要求废除变法。



然而,此时光绪却感到了极大的危险。其实光绪变法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实际上夺回权力。而光绪这点花招,当然瞒不过慈禧的眼睛。

此次慈禧废除变法,也是考虑到光绪借机夺权,很可能稍后就收拾他。

而慈禧的手段极为狠毒,后来也确实毒死了光绪。

在慈禧宣布废除变法以后,光绪就感到极大的危险,被迫进行自卫。

于是,就出现了谭嗣同冒险联络袁世凯要求武装政变一事。

自然,当时袁世凯只有一镇军队,是万万不敢冒诛九族危险同光绪一起政变的。

最终,袁世凯出卖光绪,戊戌变法彻底失败。



其实,为什么满清最终并没有任何的政治改革成功?

原因就是满清权贵,不愿意放弃任何的国家权力,宁可最终被暴力推翻,鸡飞蛋打。

而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惯例,只有一个统治者例外。

要想明白很难,慈禧是博士,而我们一般人才是小学水平,你能明白,再说了,很多事不是事后评论的,当时的心里可能要复杂的多

上一篇:司马懿的静姝怀的是谁的孩子
下一篇:明星人物轶事(名人轶事的轶)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