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怎么理解(如何理解道家文化中上善若水)

2021-12-05 10:12:58

(篆体“善”)

先说“善”字本义。

“善”的本义是“美”。

《说文》曰:善,“此与義、美同意(义)。”

“美”,《说文》曰:“美与善同意(义)。”

这种解字方法叫“互训”。

但是,“互训”之后,人们可能还不理解。于是——

许慎又说:“善,吉也。”“吉”,与“凶”相对,即“好”也。

他还说:“美,甘也。”“甘”,与“苦”相对,即“甜”也。

因此,有“善良”“甘美”“甜美”各词。

“義”之本义,亦与“善”“美”同。

但《说文》又云:“義,己之威義(儀)也。”“義”,是“儀”之本字,从“善”“美”引申为“气质之美”。

段玉裁说,除了“善”“美”“義”同义之外,“羑(you)”字亦与前三字同义。

《说文》曰:“羑,进善也。”段玉裁注云:“进,当作道。道善,导以善也。”他举《尚书.顾命》所云“诞受羑若”为例,其“羑”,道也。

甲骨文中,有“羌”“美”“義”等字,而无“善”和“羑”字。

卜辞中的“羌”,是方国名,亦以之称该地之族曰“羌人”。

卜辞中的“美”,用于人名、地名;“義”,用于地名。此人名、地名,应皆指“羌”之人和“羌”之地。

就是说,“美”“義”皆由“羌”孳乳而生。

也就是说,“善”和“羑”,都是周族克商之后新造之字,且赋予了“新义”。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周族祖先,本为中国西北的氐羌之族。

《诗.商颂.殷武》云:“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郑玄《笺》曰:“氐羌,夷狄国,在西方者也。”

武王灭纣,建立西周,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革新政治的同时,亦大力弘扬本族文化。由“羌”而生的“義”和“美”就都有了人名、地名之外的新义。

《诗.大雅.文王》:“宣诏義问,有虞殷自天。”《集传》:“義,善也。”

“義”,即“善”,也即“美好”。

译成白话是:美好声誉定传颂,殷朝之亡有天命。

此诗又云:“義刑文王,万邦作孚!”郑《笺》:“義(儀)法文王之事,天下威信而顺之。”

“義”,已又引申为“仪”了。

西周,“美”字,是“美好”义。

《诗.邶风.静女》:“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但此时,“美”与“善”同。

《尚书.毕命》:“彰善癉(dan)恶。”美好,与丑恶相对。

有意思的是“羑”字。

前面说到了《尚书》中的“诞受羑若”。《玉篇》云:“羑,导也,进也,善也。今作诱。”这是说,“羑”为“诱”之本字。

司马迁云:“文王拘而演周易”。文王被拘之处,名“羑里”。

这个“羑”,大概亦因周朝代商,而有了“善”之含义。

再说“上善若水”。

“善”是美好。“上善”,就是“至善”,最完美。

这个不难理解。

《老子》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说,最完美的至善,就是水了。水之善,在于有利于万物而又不去争抢什么。安居于人们厌恶嫌弃的低处,所以最接近“道”了。

《老子》,阐述对“道”这种形而上以及“德”这种形而下的理解。

他所说的“道”,无疑是“天道”,即不可违的自然规律。“德”,则是可见的万物及世间事物对“道”的体现。

以水喻“道”,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常用的一种“方法”,叫做“比德”。

比如孔子,子贡问何以人们“贵玉而贱珉”,“珉”,是一种像玉而非玉的石头,子贡说,是不是玉少而珉多。孔子说,不是,而是因为玉和珉的品质不同,“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任也;缜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

《老子》以水“比德”,来说明“道”的“品格”和特点。同时,也以此讽刺世人虚妄攀附,争名夺利。

他说,水孕育万物,但从不争名争利;世人都想往高爬,水却甘往低处流,“处众人之所恶”,这才最接近“道”。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

《老子》赞誉水,并非偶然。

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楚简中,有一篇《太一生水》。其云:“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

这一战国时期的著作,系统记载了道家的宇宙生成理论,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哲学古典文献。

其还云:“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

考古证明,河姆渡文化时期的古人,以将“太一”作为最高天神。这是在古人通过观象授时,并对天体运行规律有了系统认知之后形成的。

《老子》,或曰道家,是对这些远古“天道”思想的重要传承。

而且,将“天道”之“道”,用于形而下的世间,比如“水”,并称之为“德”。

其意义非凡,在当时亦堪傲世界。

谢谢邀请解答‘’善的本意是什么?为什么说上善若水?

善是善良,慈悲,爱心,慈眉善目。根恶正相反。信仰宗教有修行的人,都是以慈悲为本,善念为怀。

那些英雄人物舍已救人,舍身忘死的行动,都是善念的出现,是内心发出的一种无我,忘我的英雄主义,是时代的榜样值得人们去效仿和尊重!

这种善举,似水若情,鼓舞大家,象水一样润物无声。英雄不求报酬!上善若水!

我的解答希对各位有帮助!

2019年1月26日下午书。




上一篇:历史上吕后真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了吗(戚夫人做了什么让吕雉恨成这样子)
下一篇:为什么很多公司出差住好酒店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