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哪些明君(明史王守仁传翻译注释)

2022-03-19 16:26:21

元代在我国历史存在不到一百年,在元成宗的时候被公认为蒙古帝国四大汉国的宗主国。元朝虽然疆域辽阔也是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但人们却对它知之甚少!

(元帝国疆域图)

如果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祖圣祖这样的标准来看的话元朝的确没有一位明君。虽然忽必烈可以称得上一代雄主,但杀戮成性实在不是一个明君。


(蒙古传统服饰)

下面我们就降低标准,来开两位对比历朝历代明君低一个档次但对比其他一些平庸之君稍微好一点的元朝皇帝!,元成宗就不说了虽然是以为守成之君,但手上血债太多。

孛儿只斤·海山,元武宗,元朝第三任皇帝,蒙古帝国第七任大汗。在位不到四年,虽然在位时间断但也干出了一些成绩。

元武宗是一个比较汉化的皇帝,从小就接受儒家教育。同时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虽然元武宗表面上尊崇儒教,但他其实骨子里还是喜欢和蒙古比较近的藏传佛教。因为元武宗大兴土木,喜欢建造宫殿,这和儒家学说多有相向,所以不少儒臣老是上谏批评,导致武宗不怎么重用汉臣。这不到四年的时间,元武宗实施了许多改革。标榜“溥从宽大”,大范围地封官赏赐,在中书省外另立尚书省,兴建元中都,推行理财政策,发行“至大银钞”和“至大通宝,强化海运增课赋税。在位期间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但由于英年早逝,他的种种改革还没有彻底见效就在死后不久被革除了!元武宗虽然有一颗改革的心,但在改革期间出手太过阔绰,且情绪易怒也成为后人批评元武宗的诟病。

“武宗当富有之大业,慨然欲创治改法而有为,故其封爵太盛,而遥授之官众,锡赉太隆,而泛赏之恩溥。至元、大德之政,于是稍有变更云。——《元史》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没错就是上面元武宗的弟弟,因为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对元武宗继位有拥立从龙之功,所以在元武宗时期封他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不过他死后并没有传位给武宗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即明英宗)。

元仁宗在位期间,减裁冗员,整顿朝政,实行科举制度,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复兴元朝。大有中兴元帝国的势焰。元仁宗刚一继位就诛杀了元武宗时期的宠臣,取消尚书省并且停止修建元武宗时期的元中都,停用至大银钞,重要汉族大臣,减裁冗员,整顿朝政,让成宗武宗时期的衰败之势稍有缓和。并且恢复了被废除的科举制,颁布了《大元通制》法典(于1323年元仁宗死后三年才以颁布之前为《至元新格》对但不完善相比前者多有弊端)

同时限制贵族特权,缓和民族矛盾,并且把《资治通鉴》,《贞观政要》,《尚书》,《大学衍义》等翻译成蒙古文。元仁宗相对于他哥哥元武宗来说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皇帝。

武仁授受之际,无可议者,仁宗初政,首革尚书省敝政,在位九年,仁心仁闻,恭俭慈厚,有汉文帝之风。——《元史新编》

因为元朝实在没有正二八经的明君,我就瘸子里面拔将军。列举这两位比较不错的,让大家了解一下!

原创内容,感谢阅览!

如有误笔,烦请斧正!

元朝从1271年建立到1368年灭亡,共98年,传了五世十一帝,其中能够称为明君的应该很少。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可以称为明君,史书上称他“遵世祖通儒术。用汉臣,求言图治”。而且在个人生活方面,他的作风也是很好的。

继位之初他就着手整顿朝政,恢复了中书省,并且将武宗时期的一些祸国殃民的当政人物处死。他还严厉处置各地贪官污吏,严格约束皇族和外戚,裁撤冗员,停用大宝钞。

元仁宗还是一个对汉文化十分喜爱的皇帝,所以他在位期间还推动了大量儒家经典的翻译、出版。他还是一个实用主义者,翻译出版的书籍皆以治国为要。他还推动了科举的恢复,提供了汉人入士的道路,也加速了蒙古族的汉化,至于最终取得多少成绩那就另说了。

他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延祐经理,既核实田土占有,考较田粮。但吏治的腐败使的该项政策脱离了本意,成为了官员敛财的手段,与《天下粮仓》中丈亩清税类似,都是好心办坏事。

上一篇:通判是什么朝代的官(下令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下一篇:大明英雄传武功排名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