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评价冉雍
冉雍应该是孔子最喜爱的学生之一了,他得到了孔子最高的评价:“雍也可使南面。”
古代以南向为尊,天子、诸侯听政都是向南面而坐,孔子对冉雍的评价意思是说他具备着做一方主政的才能。

出身于鲁国平民的冉雍得到了孔子如此之评价,可见其德才具佳,被孔子寄予厚望。
冉雍是在父亲的授命下和哥哥冉耕、弟弟冉求一起拜于孔子门下,成为了孔子最早的一批学生。
难能可贵的是,三兄弟皆品学兼优,孔门十哲这三位皆名列其中,有“一门三贤”的美誉。
而冉雍的德才,更是孔子最为欣赏和看重的,有人曾经说冉雍不善言辞,变相说他难堪大用,孔子则反驳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也成为了如今提倡言行一致,埋头苦干,反对吹嘘浮夸的典故。

在孔子那里学成后,冉雍曾经去当时鲁国的主政季文子家中做私邑长官,也就是季氏封地的长官,在那里他将理论付诸实践,以德化民,但是却碰了一鼻子灰,季氏”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所以辞官归去,回到了孔子门下继续学习,从此跟随孔子游学。
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孔子越发觉得自己的这个学生非常了不得,除了那句”可使南面“,还有”贤哉雍也,过人远也“的高度评价。
在那个讲究出身的时代,出身寒微的冉雍用自己的德才创出了一条青史留名的道路。

孔子死后,冉雍和闵子等人将其论述和平时言论整理,著《论语》120篇,让如今的我们才有了一睹孔夫子的授课、治学、论政言论的机会。
冉雍也得到了历朝历代的封号,唐朝封其为薛侯,宋封为下邳公、薛公等。
冉雍是孔子的弟子,与、皆在之列,世称“一门三贤”。《论语注疏》卷五引马融曰:“雍,(孔门)弟子,名,姓冉。”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对其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最高评价。孔子临终时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
及孔子卒,恐失圣道之传,他与闵子诸贤,共著《论语》120篇。又独著6篇,谓之《敬简集》。自经秦火,书已不存。冉雍死后,葬于曹州东南60里冉堌镇冉堌集,与伯牛、子有合祠,在其故里茶堌坡(今菏泽市定陶区冉贤集)建祠专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