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莲舟实力
毫无疑问的,后期俞莲舟的武功比杨逍只高不低。我们略微来回顾一下俞莲舟的武功成长经历。
倚天主线开场,张三丰九十岁
武当派武功算得上是厚积薄发,越到后期练得越快,因为在倚天初期七侠虽然已经成名,但比之明教的二使四王还有很大的差距,倚天初的宋远桥、俞莲舟武功在张翠山的评价里是远不及谢逊的,而谢逊、殷天正、杨逍三人的评价则基本上相等。那么此时的俞莲舟武功尚且不能跟杨逍相提并论。

俞莲舟
张三丰百岁寿宴,俞莲舟已然是二使四王水准
在这十年之间,武当派内功越练越快的特性开始显现,而五侠都能接受张三丰这位不世出的大宗师教导,于是五侠跟当世第一流高手的差距越拉越小,到了张三丰百岁寿宴上时,张翠山评价,纵然谢逊眼睛完好,宋远桥的武功也不差他多少,而到了十年之后,宋远桥、俞莲舟都有可能在谢逊之上了。
我武当派内功越练到后来,进境越快。我在王盘山之时,与义兄内力相差极远,但到冰火岛分手,似已拉近了不少。当年义兄在洛阳想杀大师哥,那时大师哥自然抵挡不住。【但义兄就算双眼不盲,此刻的武功却未必能胜过大师哥多少。再过十年,大师哥、二师哥或许便会在义兄之上了】。
而且这里还是新修版特意修改了的,此前的版本说是十年后宋大、俞二不在谢逊之下,现在改成了在谢逊之上,更应当注意到的是,俞莲舟的武功还要在宋远桥之上,宋远桥不比谢逊差多少,那换做俞莲舟可能已经不比谢逊差了。
张翠山道:"【我们七兄弟之中,向来是二哥武功最好】。十年不见,小弟更加望尘莫及。唉,少受恩师十年教诲,小弟是退居末座了。"言下不禁颇有怅惘之意。

张翠山
所谓孤证不立,有人说张翠山的眼光有问题,毕竟曾经说出张三丰只稍胜谢逊半筹。
然而除了跟谢逊对比,此时的宋远桥、俞莲舟还有跟少林三空的直接对比,俞莲舟认为宋远桥的武功可与少林三空中的一人打成平手,自己因为受伤初愈这才未必挡得住一空,换言之他要是完好,肯定也能挡住一空,毕竟他的武功还在宋远桥之上。
俞莲舟这一下看似险着,实则也是逼不得已。他深知少林三大神僧功力甚高,年纪远比自己师兄弟为大,修为亦自较久,【倘若单打独斗,大师哥宋远桥当可和其中一人战成平手】,自己伤后初愈,未必能挡得住一位神僧。
除了俞莲舟外,七侠中最为足智多谋的张松溪也是认可这个观点,觉得大师哥、二师哥大致跟三空相若。
张松溪提出这个六人对战之法,可说已立于不败之地,【料知大师哥、二师哥的武功大致和三大神僧相若】,至于其余的少林僧,却势必连输三阵。

张松溪
张无忌成年后,俞莲舟隐然在殷天正之上
在光明顶一战中,殷天正先后跟武当七侠中的张松溪、莫声谷、宋远桥进行对战。对张松溪时殷天正基本上是满状态,双方比拼了一会招数后,开始较量内力,张松溪所练的武当内功以持久著称,又身在壮年,本想以长力取胜,谁知道殷天正是一位武林中不世出的奇才,虽然年迈,精力却丝毫不输少年,最后双方比拼完毕,张松溪多退了一步,输了半招,下场换人。
此战原文特意强调,张松溪虽然下场,但仍然是神定气闲,显然还有很大的余力,只是殷天正提到了张翠山和殷素素,而张松溪不愿意再打下去硬分一个生死了。
而跟莫声谷的交手,莫声谷在五侠里差不多是垫底的,纵然如此殷天正的胜利也不轻松(当然这里有殷天正旧斗的原因),而殷天正在兵刃招数上则是实打实的承认了自己不敌张三丰发明的绕指柔剑。不过莫声谷跟他差距比较大,殷天正以鹰爪擒拿手反败为胜。

最后是宋远桥,宋远桥对战殷天正,他知道殷天正内力已经消耗太多,出于公平只跟殷天正比拚拳脚,在拳脚功夫上完全跟殷天正打成了平手(从鹰爪擒拿反杀莫声谷看,殷天正拳脚功夫高于兵刃),最后只能进入拚内力模式不了了之。而殷天正的自我评价也是,自己纵然是在满状态,对上宋远桥也是不知鹿死谁手。固然,如果殷天正若在全盛,内力应该比宋远桥深厚,但武当内功韧劲无双,内力比拚只要不是差距过大就是持久战,殷天正内功比拚上连张松溪都只能勉强胜得半招(实际上张松溪仍有余力),能否及得上宋远桥其实是未知之数。
而金庸没有安排武当七侠中最强的俞莲舟跟殷天正对战,是否是有保全殷天正威名的考量呢?俞莲舟的武功高于宋远桥,宋远桥与殷天正已然是平手,那么换成更强俞莲舟,纵然也是只比招数,其最终结果却很有可能是俞莲舟险胜一招半式,但此段剧情突出对象是殷天正,所以就不安排更强的俞莲舟上前了。

学太极之后,明显胜过明教的二使四王
太极俞莲舟胜过二使四王有两个很好的对比桥梁,那就是九阴宋青书与九阴周芷若。
太极的效果有多强呢?范遥自认为对付宋青书的九阴白骨爪不大稳,找张无忌请教,张无忌用了太极拳的乱环诀跟范遥拆招,直是让范遥感到这几招匪夷所思,想要拜师。
范遥一怔之下,大喜道:"多谢教主指点。【这四招匪夷所思,大开属下茅塞,我真恨不得拜你为师才好】。"张无忌道:"【这是我太师父所传太极拳法中的'乱环诀'】,要旨是在左手所划的几个圆圈。这姓宋的虽出自武当,料他未能悟到这些精微之处。"
可以说太极拳的武学高度对于范遥学过武功是有明显压制性的,而范遥已经是二使四王中招数水准数一数二的存在了,俞莲舟对付宋青书就用了乱环诀。
赵敏与【范遥忍不住齐声"噫"的一下惊呼】,俞莲舟所转这两个圈子,【正是张无忌指点范遥的太极拳"乱环诀"】。
同时俞莲舟对战宋青书时,以快招急攻让宋青书不得喘息,这也完全符合张无忌指点范遥的内容,张无忌指点范遥时说到急攻八十一招让宋青书不能喘息,俞莲舟则是打破武当以静制动特点,以快掌对敌,对比范遥,一个需要他人指点,一个自己想到,差距十分明显了。

俞莲舟
再看对周芷若的表现,俞莲舟更是正方高手唯一看破周芷若底细的(隐藏在人群的玄冥二老不确定,而且他们不是正方),而俞莲舟突袭之下周芷若只能盼望拚一个同归于尽。
俞莲舟一直捉摸不定周芷若诡异的鞭法要旨所在,待得见她抖鞭成圈,夺落殷梨亭手中长剑,【登时心中雪亮】:"【原来她功力不过尔尔】,这几下抖鞭成圈,比之我们的太极拳功夫可差得远了。"
要知道当时,就连张无忌对周芷若的认知都停留在"周芷若武功与自己已相差不远"的错觉上,而范遥更有意思,他在张无忌婚礼上被周芷若吊打了一次,在屠狮会上认为自己对上周芷若等于送死。

范遥
杨逍跟俞莲舟对比少一些,但是间接对比上,同样是突袭,同样是对付周芷若,俞莲舟能打的周芷若只盼同归于尽,杨逍、范遥在周芷若对张无忌发怔的时候突袭,结果是周芷若从容应对,跟二人拆了数招。
周芷若一瞥间,见到张无忌胸口露出一个伤疤,正是昔曰光明顶上自己用倚天剑所刺伤,五指距他胸膛不到半尺,【心中柔情忽动,眼眶儿一红】,竟抓不下去。她【稍一迟疑】,韦一笑、殷梨亭、杨逍、范遥四人已同时扑到。韦一笑飞身挡在张无忌身前,【杨范二人分袭周芷若左右】,殷梨亭已抱着张无忌逃开。
【杨逍、范遥和周芷若拆得数招,便不再恋战】,韦一笑扶起俞莲舟,一齐回入茅棚。峨嵋、少林两派人众见场中罢斗,也便退开。
所以说纵然换做杨逍,其实在书末比之俞莲舟同样也已经差距不小,俞莲舟已经和二使四法王这一级别的高手拉开了距离。

杨逍
最终赶上了空智,灭绝(无倚天状态)。
略胜宋大,范瑶,金花,白眉。
稳压空性,蝙蝠,张四,殷六。
不如空闻,杨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