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央行持续买入黄金,狂买黄金超250亿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央行持续买入黄金,狂买黄金超250亿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央行持续买入黄金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央行持续买入黄金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智
央行连续两个月出手增储黄金!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增持黄金103万盎司,12月再次增持黄金97万盎司。截至12月末,我国黄金储量为6464万盎司。而在此之前,中国人民银行黄金储备已经连续38个月保持在6264万盎司。
央行连续两月增加黄金储备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我国增持黄金97万盎司,截至12月末,我国黄金储量为6464万盎司。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1月,我国央行曾增持黄金103万盎司至6367万盎司。这是央行三年未购黄金之后,两个月连续增持黄金,共增持200万盎司,对应增持黄金购入金额超250亿人民币。
黄金在央行储备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央行是举足轻重的黄金持有方。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11月全球央行净购金量为50吨,月环比上升47%。其中,中国人民银行是11月宣布增储最多黄金的央行,也是11月各国央行报告的最大增储量。此外,土耳其央行购金步伐持续,在11月再度购入19吨。吉尔吉斯央行黄金储备在当月则有3吨的上升。
总体来看,2022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升至197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仅第三季度,全球央行就买入了近400吨黄金,创2000年有季度数据以来的新高。
黄金价格不断走高
2023年以来,金价持续看涨,现货黄金突破1870美元/盎司关口。1月10日盘中,现货黄金价格一度涨至1880美元/盎司,创近7个月新高。
与此同时,沪金也突破了410元/克的压力位,现报413.5元/克,今年以来的6个交易日累计上涨1%。
受益于金价上涨,AH黄金股近期纷纷走强,黄金板块相关指数年内累计涨超10%。1月9日,千亿市值的紫金矿业涨停,紫金矿业港股涨超10%。金一文化更是实现两连板,另外招金矿业、中国黄金国际、老凤祥等多股表现活跃。
机构:金价有望保持上行趋势
对于黄金价格的未来走势及影响因素,中信证券表示,在全球金融资产大幅波动以及各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背景下,2022年全球央行购金量创出新高。央行增持黄金是金价上涨最有效的风向标之一,叠加美联储加息预期弱化、地缘政治冲突延续和经济衰退等因素支撑,金价有望保持上行趋势,且本轮价格高点有望突破2020年前高。
新世纪期货认为,黄金价格的支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胀数据连续两个月下降说明紧缩的货币政策正在起效,美联储确认放慢加息步伐。在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之后,12月份加息50个基点,市场情绪受到通胀预期的影响,对今年的紧缩周期和步伐关注度极高;二是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也对黄金形成支撑,美国PMI数据显示出下降趋势,市场预计2023年美国经济可能某个时间衰退。
高盛大宗商品交易员Ryan Voon在报告中表示,今年有三个原因推动黄金上涨,其一在于当前黄金抛售趋势已经接近尾声;其二在于美联储不管何时转向都利好黄金这类避险资产;其三在于受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各国央行对黄金这类“中立资产”会更加偏爱。
海通证券表示,央行增持黄金有利于支撑黄金价格。认为金价有望在2023年迎来投资价值和避险价值的双击。美联储加息已进入到后半段,美国10年期国债实际利率已出现下行趋势。此外,美国PMI指数及其新订单分项逐月下滑,经济动能出现减弱,若美国在23年出现衰退,黄金的避险价值也有望得到提升。
编辑:舰长
央行为什么要储存黄金?
在金本位货币制度时期,央行储备黄金是必须的,因为没有黄金,就印不出钞票来。以美国为例,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确立了金本位至高无上原则,发行货币必须有黄金支持,当时要求有40%的黄金储备,另外60%的储备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合规票据或者由美国政府债券担保的贷款。其实,纸币就是类似这样产生的。某人持有100克黄金,放在家里不安全,就把这100克黄金存到金铺,金铺给存金人开出一张100克黄金的存条。存金人可以转让这张存条,或用于购买其他商品,黄金存条持有人可以凭借这张存条到金铺取回那100克黄金(当然,金铺要收取一定的黄金保管费用)。久而久之,金铺就演变成了银行,黄金存条就演变成了纸币。各国成立中央银行后,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货币就成了政府开出的借据。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可以清楚地看出,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属于央行的负债项,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和持有的政府债务则构成央行的资产项。那么既然各国已经废弃了金本位,央行印钞不需要黄金作支持了,可为什么各国央行还要储存黄金呢?现在,虽然银行储备的黄金与货币脱钩,但央行仍把黄金作为一种资产储备,而且是“货真价实”的资产,因为黄金具有很高的内在价值,它永远不会像其他金融资产那样,有成为垃圾的可能。央行储备一定数量的黄金,似乎是要给政府借据持有人(即货币持有人)吃一颗“定心丸”,使之相信政府不是凭空印钞票,而是有黄金这项“压箱底”的资产作为信用担保。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GC)2013年6月的统计,世界各央行储备黄金总量为31793.9吨,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美国为8133.5吨,德国为3391.3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2814.0吨,意大利为2451.8吨,法国为2435.4吨,中国为1054.1吨,瑞士为1040.1吨,俄罗斯为990.0吨,日本为765.2吨,荷兰为612.5吨。中国2013年4月底M2存量为1032551.9亿元,也就是说,我们的1克黄金要支持97956元的货币。美国2013年4月底M2存量为105256亿美元,每克黄金支持1294美元货币,约合7971人民币元。通过数据分析我们也知道,现在央行储备的黄金与其发行的货币根本不成比例,货币的含金量少得可以忽略不计。现在央行储备黄金,主要是作为实施货币政策的一种手段,央行通过黄金收购与抛售,控制货币存量。央行印了钞票,并不是把这些钞票到处乱撒,而是通过在公开市场购买各种债券和商业票据以及向商业银行发放贴现贷款这两种主要手段把钞票发行出去,但通过购买其他金融资产或调整准备金率也可以控制货币的供给量,黄金储备就属于后者。发行货币的逆向操作就是回笼货币,减少货币存量。在美联储成立初期,高能货币的增长主要来自黄金储备的增长,即央行通过收购黄金,向市场供给货币。“大萧条”后,美国联邦政府于1933年4月5日发布政令,禁止机构和个人持有黄金,要求包括成员银行在内的所有黄金(包括金币、金块、金圆券)持有者在5月1日(含)前将黄金送交联邦储备银行,兑换成美元(每盎司兑换20.67美元),仅可保留工业用途黄金及用于艺术收藏的合理数量铸币,且每人可以保留的金币不得超过100美元。1933年5月6日,美国还通过了一项法案,废除过去商品和服务合同中用黄金标价条款,将来也不得再设类似条款。这就是美国历史上的“黄金国有化”,其目的就是通过收购黄金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商品尤其是农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刺激经济复苏。所以说,现在的黄金对央行来说就是一种载体,它是运载货币的工具,通过它,可以把货币从央行运出去,也可以把货币从市场上运回来。当然,央行还可用黄金来平衡国际汇率。例如,美联储增加黄金储备就增加了高能货币供给,让美元存量增加,使美元对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如果逆向操作,就可让美元对其他货币升值。总之,央行储存黄金已由必然成为一种自然,成为一种传统,就像中国人用筷子吃饭一样,是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一种自然习惯,并且人们一直传承着。央行完全可以储备其他任何具有内在价值的资产,如钻石、煤炭、石油、谷物等,但钻石的鉴定主要靠主观判断,难以形成被世界公认的、容易操作的成色标准;而煤炭、石油、谷物等体积和重量都很大,储藏成本巨大,转移起来也费时费力。对央行来说,目前还没发现哪种资产比黄金更便于鉴定、储存和转移,央行储备黄金这一传统会长期存在下去。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央行持续买入黄金,狂买黄金超250亿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为什么央行持续买入黄金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